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

冬至







明天就是冬至了,家裡的習慣在冬至前一天就會進補,等到冬至那一天則吃湯圓,今晚的主餐麻油油飯,有夠補的,小時候身體虛弱,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樣,我很愛吃補湯,麻油雞名列愛吃的食物前三名,年紀大了現在不敢亂補,已經多年沒吃麻油油飯,今天剛好表哥來訪,帶來大姨親手用糯米團(不知甚麼名稱,希望有人可以告訴我正確的名稱,就是將糯米磨碎,再將水分瀝乾,作湯圓的材料)給母親明天包湯圓,大姨今年得癌症,目前還在化療的階段,收到她親手做的東西,顯示她的身體狀況還不錯,我跟母親都特別有感觸
芋圓跟地瓜圓煮甜湯明天冬至祭拜祖先用,冬至還會吃鹹湯圓留待明天介紹
麻油油飯
材料:尖糯米、雞肉、薑片、麻油、米酒
做法
  1. 糯米煮油飯的水量跟平常煮飯不同,大約4杯糯米3杯水,這3杯水要包含米酒的水分,若加一杯米酒就只能放2 杯水,糯米容易熟,水量要嚴格控制,糯米不必浸泡。
  2. 先在鍋內放入麻油,薑片下鍋炒香,加入雞肉續炒,陸續加入米酒,米酒的量視個人喜好,也有人喜歡放全酒,但記得酒加水的水量
  3. 將糯米瀝乾,先在鍋中加入水量,等水開後,將糯米放入鍋中拌炒,簡單的做法,可直接將拌炒後的糯米跟材料放進電鍋中蒸熟即可,母親習慣在炒菜鍋中小火讓糯米吸收水分,等水分快乾時再放進電鍋蒸熟,放進電鍋時,用筷子在鍋中戳洞,幫助糯米熟透。







2010年12月14日 星期二

菜ㄅㄛ飯(台語)




菜脯就是蘿蔔乾

這道料理是第一次出現在我家的餐桌上

親戚在外頭吃到這道菜脯飯覺得很美味,回家後說給母親聽,母親嘗試她聽來的料理並依對食材的了解,改良了這菜脯飯,結果深獲好評

材料:硬米(又稱長米)、尖糯米、肉塊(三層肉或瘦肉)、香菇、菜脯(蘿蔔乾)、紅蔥頭、醬油、胡椒粉、五香粉

做法


  1. 硬米與糯米的比例為4比1,加入糯米會增加口感的黏度與Q度,煮米的水與米比例1比1,可視個人對米的軟硬度喜好來調整水量,糯米容易熟不需浸泡,硬米則需浸泡兩小時
  2. 菜脯需要浸泡並用清水多洗幾次,把鹽分洗掉,菜脯、香菇浸泡後切塊,紅蔥頭切碎片

  3. 先將香菇、紅蔥頭分別下鍋鮮炒香盛起盤中備用,將肉塊與紅蔥頭下鍋炒香

  4. 香味出來後加入醬油(鹹度自酌,可以讓飯的顏色變黃)將泡米的水倒入炒菜鍋中煮滾,並加入胡椒粉、五香粉調味,水滾後將米放入炒菜鍋中拌炒,小火伴炒,等到水快乾(不能全乾)的時候關火,將先前炒好的香菇、菜脯加入攪拌。

  5. 將炒菜鍋中的所有的米跟料放進電鍋中像平常煮白飯一樣煮熟(外鍋記得放水),即大功告成,油飯的煮法非常類似。

  6. 菜脯本身有鹹度,因此醬油的量要特別斟酌。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糖醋魚

晚上七點時接到母親的手機,你甚麼時候回來?我的糖醋魚剛做好,你今天不拍照嗎?原來,母親也開始每日一菜!(回家時魚已經吃掉一半,只好翻面整容後拍照)

剛開始拍照時,母親覺得這些菜太家常了,有甚麼好拍好寫的,言下之意,這都不是拿手菜,上不了臺面,我說服她年輕一代需要這些食譜,她勉為其難配合,說菜的時候,順便聊聊天,現在拍照的角度,她還會提供意見!

糖醋魚可家常,客人來的時候,上桌也很好看,通常,經過冷凍的魚(不是當天新鮮的魚)母親都拿來糖醋,或者做泰式檸檬魚,這道魚最好當天食用的完畢
材料:通常都用黃魚或吳郭魚、洋蔥、紅椒、糖、醋、番茄醬、太白粉、蛋、番薯粉、香菜
做法
  1. 魚背斜劃上三刀,在切口處抹上一點鹽和米酒(去腥)
  2. 將一顆蛋(蛋白連同蛋黃)打好抹在魚身,沾上番薯粉下鍋油炸,下鍋前油要夠熱,下鍋後轉成中小火,起鍋前用大火逼油,然後先盛盤。
  3. 糖醋醬汁做法,鍋中少許的油先炒洋蔥,然後加入紅椒跟水煮熟,再加入番茄醬、糖跟醋(隨時試味道,確認自己想要的酸度跟甜度),水分跟番茄醬的量要視魚的大小來決定多寡。
  4. 醬汁完成後進行勾芡
  5. 開動前才把醬汁淋在魚身上,把香菜放在上面點綴即可。

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

家常豆腐

剛結婚的時候,很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廚房(明明就有),由自己來為家人準備晚餐,卻因為住的近,回娘家吃晚餐變成習慣,父親過世後,回家陪獨居的母親吃晚餐更變得理所當然,有很長一段的時間,我會抱怨,這是一種義務,雖然朋友都說我命好,很多時候,不回家吃飯變成一種說不出口的壓力。
今年的女性影展有部片叫克萊兒真命苦,描寫一位中年女性為了照顧獨居且日漸失智的老母親,將母親接到家中照顧,但因家有幼兒,不得已幫母親在附近租了房子住,那房子看起來其實很舒適,他還請了鋼琴家教老師到家裡陪母親彈鋼琴,用盡方法找居家照顧,盡管母親告訴她獨居其實沒有不好,克萊兒始終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有一天克萊兒崩潰了,她無法承受同時照顧母親與自己的家庭,我記得她哭著說自己,發現原來自己是自私的,她需要擁有自己的空間,那部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克萊兒總是忙進忙出幫母親找照顧資源,幫母親打掃房子,就是沒有空下來坐下來陪母親喝杯茶,聊聊天。
今年,我的母親終於願意周休二日,放手她的女兒能在周末照顧自己的三餐,不回家吃飯不需要罪惡感了,而我,開始發現,媽媽最期待的,只是吃晚餐時,有人陪她聊天,聽聽她說以前的事,今天發生了甚麼事,我認為不重要的事,常常是她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
家常豆腐
材料:傳統豆腐兩塊、太白粉、肉末、蔥末、醬油(或醬油膏)二大匙、糖一小匙、香油、胡椒粉、少許的水
做法
  1. 傳統豆腐切片,抹上太白粉,鍋裡放油,油熱後放下去煎成兩面呈金黃色後先盛起。
  2. 肉末先加點太白粉攪拌(這樣比較滑嫩),鍋內再放一將點油,將肉末、蔥末下去炒,加入醬油、糖跟一點水,如果使用醬油膏就不必放糖,再將先前煎好的豆腐放入鍋中,讓豆腐吸收鍋內的醬汁(小火就好,以免水分流失),記得豆腐要翻面,才能兩面都吸到醬汁。
  3. 起鍋前加入香油、胡椒粉,再灑上一些蔥末攪拌後即可盛盤上桌
  4. 最後的蔥末可以用九層塔代替,也很有味道。
  5. 這道菜很下飯,也很適合帶便當。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季節美食--烏魚米粉湯

今天晚餐是烏魚米粉湯

美食缺少照片,因為相機沒電

對我來說,這是一道充滿兒時回憶的季節美食

現在的電視新聞已經很少報導捕獲烏魚的消息

可能跟沿海漁業過度捕撈,烏魚數量變少有關

野生的烏魚數量已經非常少,市場上大多是養殖的烏魚

母親經常慨歎養殖的烏魚味道不如野生烏魚

吃烏魚的季節通常是每年冬至前後十天,這段時間的烏魚最為肥美,也是魚卵與魚鰾最飽滿的時令。

我在網路上找到以下的資料

追溯台灣捕烏的歷史,從康熙年間的「諸羅縣志」,及「台灣通史」中,即記載烏金是台灣漁民三百年來重要的魚貨;而在三百年以前,荷蘭人占領台灣時期,即對來台灣撈捕烏魚的漁民,收取什一之稅,鄭成功時代,捕烏魚的漁船,則要繳納漁稅,領取烏魚旗,才能捕烏魚,鳳山雜山雜嚮:『給烏魚旗九十四支,旗用白布一幅,刊刷烏魚旗子樣,填寫漁戶姓名,縣印鈴記,插於船頭,帶綑採捕』由此可見,台灣自三百七十多年前,荷蘭人占領台灣開始,至甲午戰爭後,台灣割讓給日本這一段時間中,烏魚洄游的路線,並沒有什麼變化,依然是台灣南部冬季主要的漁業。
野生的烏魚,它的成長完全是依照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從卵孵化至魚苗,經過大海的洗禮到長成,期間經過的時間,大約需要二至三年,才是我們所看到漁船在海上捕獲的烏魚,其最大的魚齡為五齡魚。台灣西海岸的烏魚為底棲性魚類,在海中其主要的食物,通常攝取下列食物:矽藻、藍綠藻、有機性碎屑、橈足類,泥沙及其他浮游性動物。
漁塭養殖的烏魚,一般都是以孕卵烏魚為主,目的就是要養的烏魚都能夠有烏魚子可收,所以在飼養上就不同於野生的烏魚,所投的飼料都是對魚體有利於產生烏魚子的配方,依照陳敏雄先生及養殖戶黃敏勇先生(飼養烏魚有五年的時間)的經驗,當北風開始吹起時,烏魚的卵巢就開始成長,若以節氣的時間來說,就是從「白露」之後開始懷孕生長,大約要經過兩個月或兩個半月的時間成長,才會飽滿。


還是野生的烏魚好吃

小時候,在烏魚盛產的季節,晚餐的桌上,三兩天就會出現烏魚料理

最令我難忘的是晚餐時,全家人一起吃光一鍋美味烏魚米粉湯 的情景

烏魚米粉湯的製作很簡單,光是肥美的野生烏魚就足夠湯鮮味美
材料:烏魚、大蒜、少許肉絲 (也可以不放) 、少許白胡椒粉
做法

  1. 大蒜切細片,魚肉切塊,鍋內放一點點油,蒜白的部分放入炒香盛起。
  2. 鍋內放水(視魚大小),煮滾後將魚肉及肉絲(肉絲也可以不放)放入,務必小火悶煮。
  3. 魚肉熟後放入綠色蒜片,包括爆香的蒜白,加鹽巴調味即可。
  4. 米粉容易吸水,用另外一鍋水煮熟後撈起,食用時將適量的米粉加上魚湯魚肉一起放入碗中即可食用,推薦再加點白胡椒粉更好吃。
  5. 不加米粉,烏魚湯也是很美味的一道湯,同樣做法,但是水量要減少。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決戰時刻 --五味雜陳湯麵




昨晚的選前之夜,身在茫茫群眾中之聲嘶力竭,暫時忘卻自己是誰,也算是激情新體驗!
震耳欲聾的罐頭喇叭聲(我不知道它叫甚麼,總之兩軍交戰的場合少不了它)直到睡前,還隱身在耳朵的深處久久不散。
起床早過了吃早餐的時間,飢餓感幫我想起昨夜的能量消耗,趕在市場收攤前,買些蔬菜回家煮頓營養又能補充體力的麵食,好儲備等待時刻的熱量。
這道簡易的麵食,是我在電視美食節目上學的,忘了它的名字,今天,姑且叫他五味雜陳湯麵,它的材料五顏六色,加上番茄的酸,蔬菜的甜、等待時刻的苦味,喜愛辣味者加點辣椒,不就五味雜陳唄!
這道菜可以把家裡用剩的青菜類都用上,容易又省錢
材料:
麵疙瘩或賣水餃皮店家切剩的麵皮均可(家裡包水餃剩下的皮切絲也可)、肉絲少許、紅番茄3至4顆(視大小及個人喜好),黑木耳,菇類(各種菇類均可,杏鮑菇可以切絲)、金針菇、蔥末、鹽、香油、胡椒粉
做法
  1. 番茄先川燙後去皮,切塊配用,黑木耳及杏鮑菇均切絲,金針菇切段備用。
  2. 鍋內放少許的油,將肉絲、部分蔥末放入鍋內爆香,加入約500cc的水或高湯,將番茄、黑木耳、菇類放入鍋內小火煮約10分鐘。
  3. 加入麵疙瘩或麵皮(放拉麵也可以)煮熟,最後加入金針菇(容易熟),然後加鹽巴調味。
  4. 如果喜歡濃稠感,可以加點太白粉勾芡,但麵皮通常帶點麵粉,煮
  5. 熟後的湯汁本來就會有一點稠,最後加入香油、灑上胡椒粉、一點蔥末就大功告成。
記得吃飽一點,揭曉時分,太興奮會吃不下,悲傷容易食不下嚥,要吃慢一點,細嚼慢嚥才能體會決戰時刻之五味雜陳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現做手工魚丸

手工萬歲
魚丸湯不是什麼名菜,很普通很普通
只是到有些火鍋店,常標榜現做手工魚丸,感覺就很高級
我家的魚丸湯用的是現做手工魚丸,健康美味
菜市場賣的魚丸顏色很白
多半經過漂白,口感太脆,很不自然
健康著想,母親自己就在家做魚丸
魚丸口感好吃的要訣是"摔"
沒錯,就是摔、摔、摔
跟肉類一樣,摔過的魚肉口感也會變脆
頂級的魚丸通常採用旗魚肉
不過,只要處理得當,不一定要用旗魚
家裡沒有適當的機器作魚漿(她很想嘗試買新鮮的魚回家做),母親都是在市場買現成的魚漿回家做魚丸
市場的魚漿多半已經加鹽調過味,記得問清楚
材料:魚漿半斤(大約可做20顆),冬菜、蔥切碎末,芹菜末、香油、胡椒粉
做法

  1. 冬菜要先泡過水將鹽分洗掉
  2. 魚漿摔過後(要摔得夠久,手酸就差不多吧),加入冬菜、蔥碎末一起攪拌均勻
  3. 水滾後先熄火,將魚丸擠入水中,擠魚丸手要先沾水(魚漿才不會沾手),抓起一把魚漿,從虎口將魚漿擠出,動作重複兩次後擠出的魚丸比較圓,然後用湯匙(也要沾水)將擠出的魚丸刮下放入熱水中。
  4. 動作要快,等到全部魚丸都做好並放進熱水,再度開火把湯煮滾,魚丸浮起再煮2至3分鐘即可關火,為何要等全部魚丸放入熱水中才再度開火,那是因為魚肉容易熟,動作慢的人,前面的魚丸煮過久口感會不好,後面放入的魚丸卻不夠熟,為求湯中魚丸顆顆口感跟品質一致的做法。
  5. 魚丸熟後湯中加入香油、胡椒粉,灑上芹菜末即可。


2010年11月20日 星期六

豆沙粽



這個週末是外公的忌日
母親特別包了豆沙粽帶回家祭拜
我仔細問了豆沙的做法
原來豆沙內餡並不太難
比起肉粽的做法,我覺得簡單許多
因為不做餅,母親改良了豆沙作法,保留紅豆的外殼
豆沙粽的口味很清爽,適合怕油膩又喜歡糯米食之人
我拜託母親給我標準數量
母親說她都是憑感覺
這點有待我的努力
希望有一天我可以錄下來
忙碌人生,也許想太多了

材料

紅豆、尖糯米、竹葉、麻繩

豆沙粽作法

  1. 紅豆泡水過夜
  2. 將紅豆放入電鍋煮熟,水不必太多,煮熟後將多餘水分瀝乾
  3. 煮熟的紅豆趁熱加入砂糖,甜度要夠,因為糯米不另外調味
  4. 糯米洗淨就可以包,不需要另外調味或炒過
  5. 豆沙內餡的量約佔整顆粽子三分之一,內餡太少味道會不到位
  6. 至於如何包成粽子,就難以文字化,有些粽包成長方形,應該影響不大
  7. 若使用快鍋煮,水滾後約 50分鐘後關火,若是一般瓦斯爐則中火約要兩小時,隨時注意水位必須蓋過粽子,但仍視粽子大小加減時間。

2010年11月18日 星期四

養生山藥排骨湯

材料:山藥、排骨、枸杞約十顆、肉桂(少許約2公分),鹽
做法
  1. 山藥與排骨加上枸杞、肉桂在電鍋燉煮,熟後加鹽巴提味
  2. 紅皮山藥較不容易爛,可以與排骨一起燉,若買日本進口的白山藥容易熟,可以先把排骨燉熟,再將山藥放入,電鍋再度放入約三分之一杯的水再燉一次即可
  3. 電鍋燉出來的湯比較清,視覺跟口感都好
  4. 排骨可以用雞肉代替
  5. 此料理適合大病初癒需養身之人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帶便當

我帶便當的歷史算起來應該超過30
小學三年級正式展開便當生涯
小學的時候,學校沒有蒸便當的設備
母親總是在中午把熱騰騰的便當送到學校
後來,保溫便當出現,父親體恤母親送便當的辛苦,我們姊妹每天帶著新型的包溫便當盒上學,叫其他同學好生羨慕
上了國中,學校開始有蒸便當的設備,母親還是每天一早起來準備新鮮的飯菜裝入便當盒
結婚後,我與老公每天上班的便當仍由母親準備
母親為了幫我帶便當
總是花心思搭配便當菜
便當蒸過後有些蔬菜容易變黃,視覺跟口感上都會變差
母親會在烹調上調整讓蔬菜蒸不易變色
營養均衡更不用說
母親還特別重視便當裡面食物的擺設
顏色上經常是豐富有變化
打開便當的時候,總是賞心悅目,令人食指大動

母親每天幫我帶便當時
經常回憶起剛嫁給父親的時候
大家族一起用餐非常可觀
帶便當的時候七八個便當一字排開
預算有限的情況下
要兼顧營養跟美味總讓她用盡心思
那時候大鍋飯燒木柴
母親擅長火侯的掌握極少燒焦
從小我都是跟在母親旁邊聽他說煮菜的技巧
母親認為煮菜要從認識食材本身開始
許多母親教我的技巧,後來我常在烹飪節目上聽到
但母親說她'從沒學過烹調
她總是用心觀察,徹底了解每種食材適合的烹調方式
我覺得母親是具科學實驗精神的傳統女性

母親中年的時候,遇到父親經商失敗
必須外出工作貼補家用,從無工作經驗的她
最後找到一份幫工廠煮中餐的工作
30個員工的小工廠,每餐預算 20元
母親總有辦法變出色香味俱全的三菜一湯
母親是用功的,她不識字,每晚讓我讀食譜給她聽
她記性很好,雖有食譜卻會自己變化
因為預算有限,她會用容易取得及較便宜的食材來取代
她總說辦法是人想的
她的用心得到員工跟老闆的肯定
老闆甚至連來自日本的客人也帶到員工餐廳一起用餐
即便經費有限,母親堅持美味不打折
卻還有辦法從中間結餘也滿足家裡每天的用餐
母親幫人煮飯的工作,幫我完成了大學的學業
直到父親生病,才辭去這份她人生中唯二的工作

母親這輩子待在廚房的時間超過一半的時光
她卻不認為女兒應該跟她一樣把生命也花在廚房裡
她總願意位女兒準備便當跟晚餐
讓她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參與這個社會,做自己想做的事



便當菜要訣後

  1. 挑選烹調方式水分較少的蔬菜,青菜最好快炒不要過熟,蒸過後容易變軟
  2. 綠色蔬菜蒸過容易變黃,可以豆夾類取代
  3. 便當菜通常有一樣菜的口味較重搭配其他清淡口味菜色,易於下飯
  4. 蒸便當時下面墊一塊紗布,便當底部的飯粒不容易變硬影響口感






2010年11月14日 星期日

美味關係

朋友聽說我要寫美食部落格
介紹我看電影美味關係(梅莉史翠普主演)
梅莉史翠普是我從國中時代就喜歡的演員
那個時代,同學都覺得我的審美觀有問題
原來,我喜歡那種知性美,直到現在
果然是一部好看的片
專注、熱愛生命、好奇心、實驗精神還有愛情
美食的調味料!

今年以來母親因為年紀大了
終於受不了女兒女婿365天登門吃飯
下令周休二日
從小美食嬌生慣養的女兒竟拿起食譜點菜
受到母親實驗精神的遺傳
今天我照譜抄課,竟也端出一道自認為美味的義式咖哩雞飯
照片拍的不甚好,也不受女兒青睞,她真是被美食慣壞的小孩
受盡工作折磨的我,問自己寫部落格為了甚麼?
還不夠忙嗎 ?
我想要甚麼呢?
今天的電影有了答案
追求的,不是成為美食專家、廚師 、作家
是找回忙忙碌碌中,早已遺忘的美味生活
被工作折磨至此,需要美味來治療
想要重新接觸,嗅覺、味覺、觸覺,還有深處的感覺吧!


今日主菜:義式咖哩雞飯
材料:雞腿一隻或雞胸肉一片、

  1. 雞腿一隻或雞胸肉一片,切塊備用
  2. 洋蔥一顆、洋芋一顆、紅蘿蔔半條
  3. 米一杯,水或高湯600CC
  4. 咖哩塊二塊

做法

  1. 先將洋蔥下鍋炒香,陸續加入雞肉、洋芋、紅蘿蔔續炒
  2. 加入水或高湯,將米放入小火悶煮
  3. 加入咖哩塊調味,可視個人口味增減咖哩塊,或酌加鹽、胡椒
  4. 水快乾時,小心攪拌以免燒焦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好吃的芋圓,不用到九份

母親有ㄧ回跟朋友到甲仙玩
朋友請她吃芋圓
她覺得店家的芋圓不夠Q
回家後就動手試做
好吃的東西總要與人分享
鄰居親戚吃過後,都說比九份的芋圓好吃
母親做菜是心血來潮,想吃什麼,就做出什麼
我總是看到成品,說的ㄧ口好菜


芋圓作法
材料:芋頭、太白粉、桂圓、二級糖
步驟:

  1. 芋頭在電鍋蒸熟,記點放一點水,以免鍋底燒焦
  2. 蒸熟的芋圓加入太白粉跟水調和,搓成小原狀,水分跟太白粉是芋圓Q度的關鍵
  3. 鍋內水滾後先嘗試ㄧ兩顆芋圓,芋園膨漲後即可撈起,若不夠Q,可以增加太白粉的量,太白粉太多吃起來會太硬,水分也要斟酌
  4. 另外煮一鍋水加入糖與桂圓煮15分鐘,先煮好的芋園放涼後再加入
  • 為了增加食物色彩,母親用地瓜做了地瓜湯圓,作法相同
  • 紫色的芋圓加上黃色的地瓜圓,美味加分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母親用美食寵愛我一生

美食在我家是一種必需品
與空氣陽光水同樣重要
烹調美食之於母親
像藝術創作
同時
寵愛她的家人
紀錄這場家宴
像生命故事
不知會擦出什麼火花